立法起步较晚,顶层设计欠缺
我国推进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起步较晚,21世纪初提出“走循环经济之路,实现可持续发展”的思路,之后的10年间相继出台了《可再生能源法》《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》和《循环经济促进法》,但缺少针对性、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和赏罚制度,缺乏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管理的法制环境和制度保障。同时,由于缺乏顶层设计,废弃物处理长期在末端治理阶段停滞不前,没有形成源头控制和全过程综合治理的体系,造成上下脱节。如种养脱节造成畜禽粪便土地承载力过大,环境负担过重,又如上游养殖饲料把控不严,造成下游畜禽粪便中重金属和抗生素超标,阻碍了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发展。近年来,多省出台农作物秸秆禁烧管理规定和农业环境保护条例,说明政府已经重视并着手处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。
处理成本偏高,政策支持不够
我国城乡有机废弃物包含很多种类,受小农经济和城市化的影响,各种资源分布较为分散,运输回收和处理的成本都比较高。政府虽然已出台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关的政策法规,但缺乏实质性、可操作性的政策支持,例如鼓励相关企业进行废弃物利用的优惠政策太少或支持力度不够,财政资金支持和吸引社会资金能力不足,基础性研究和新技术研发动力不足或者研究的成果应用不够等,造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企业未能规模化发展,进而影响整个产业的推动。
技术水平落后,缺少综合利用体系
我国农村对废弃物的利用模式长期停留在传统堆肥、沼气等技术上,发展较慢,其原因主要有:关键技术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,如发酵过程中菌种的筛选和培育、沼气产气率低(仅为实验室理论值的30%)、发酵的设备落后和氮素损失过高等问题,没有形成成套的技术体系;现有的农村废弃物利用模式困难重重,以农村沼气工程为例,建池的高成本和技术瓶颈制约推广,效率低下导致沼气原材料供应不足,停用率上升,农村居民生活习惯改变和城镇化发展也让沼气池大量弃用,这些因素均导致我国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低端水平徘徊不前,发展缓慢。再者,长期以来我国废弃物资源利用发展没有系统化,若能协同发展,建立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体系,有望大地提高利用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