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约化生产的养殖场, 每天都有大量的粪尿和污水排出, 这些排出物中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、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, 如不经过无害化处理, 不仅会危害畜禽本身, 而且将污染周围环境, 造成“畜产公害”。同时, 粪尿、污水经无害化处理后, 还可提高肥效、提供能量或用作饲料, 并已取得了较多成功的经验, 创造了不少有效的方法。即用各种效率高的处理设备和方法系统的处理、净化养殖场废物。并使这些废物物尽其用, 有效防止可能造成的对人、畜健康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。粪污处理和利用, 是通过高温堆肥、无氧发酵以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, 提高肥效和生产沼气。养殖污染治理须采取综合治理, 包括加强规划引导, 优化区域布局;立足生态优先, 配合做好禁养区划定;优化畜禽养殖结构, 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;建立长效机制, 提升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水平等。
1堆积发酵
堆肥是我国广大地区处理垃圾、人畜粪便普遍采用的方法。堆肥方法很多, 各地要根据具体情况, 因地制宜进行。
需氧型堆肥, 主要是靠需氧型微生物的活动, 在适宜条件下, 使微生物大量繁殖, 从而使有机物分解、转化成为植物能吸收的无机盐和腐殖质。在有机物分解过程中, 产生高温以及微生物的拮抗作用, 使病原体及寄生虫卵死亡而达到无害化的目的。操作方法是先把堆肥地面夯实, 堆底提前挖好纵横通气沟 (沟多少视堆积大小而定) 。肥堆密封, 在厌氧作用下, 有机质被分解发酵, 病原菌和寄生虫卵死亡。这种堆肥方法, 虽然温度低。腐熟及无害化的时间较长, 但比较省工省时。堆肥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微生物对有机质分解作用的强弱。在堆肥过程中, 须创造一个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, 以加速有机物的腐殖化和有机化。
2 沼气发酵
沼气被称为当代世界上地二能源。沼气可作燃料和动力。利用沼气对于开辟肥源、节约燃料、改善人、畜环境卫生、防止疾病传播、保障人、畜健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意义。首先是将复杂的有机物质—纤维素、蛋白质、脂肪等分解为简单的有机物质, 如醋酸、乳酸、丁酸、甲醇等。其次, 细菌再将简单的有机物及二氧化碳等氧化或还原成甲烷。地一步起作用的细菌是产酸菌, 地二步是甲烷菌。沼气是一种无色、略带臭味的混合气体。燃烧时, 发热量约为5000~6500千卡/m。
发酵池应严格密封、不漏气、不漏水。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的细菌都是厌气性细菌。修建严格密闭的沼气发酵池, 是造成厌气条件和达到正常产气的主要条件;水分、温度、酸碱环境应该保证适宜, 而且要进行适当配料。燃烧沼气时沼气灶附近不应放置易燃物品。要严禁烟火、以免发生爆炸危险。燃烧沼气的房间应经常打开门窗。加强通风以防缺氧。清除沼渣时应预先通风。然后将动物 (鸡等) 放入。无危险时, 人才能入池。以防中毒窒息。
3 粪尿无害化处理效果评价
评价粪尿无害化的效果, 应从卫生、生产两个方面来考虑。既要卫生上无害, 又要肥多质好。常用的指标有寄生虫学和一般卫生指标。
4 综合治理
4.1 做好禁养区划定
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、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、风景名胜区、城镇居民区、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区域为重要内容, 兼顾江河源头区、重要河流岸带等对水环境影响较大的区域, 科学合理划定禁养区。确保畜牧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。
4.2 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
以培家庭农场和建设集约化规模养殖场为重要内容, 鼓励养殖场更新升级生产设备, 完善废弃物综合利用设施, 提升设施装备水平。淘汰水冲圈等落后的饲养工艺, 推广舍内发酵床生态养殖和舍外异位发酵床生物降解、“畜-沼-果”和“畜-沼-鱼”等种养循环。
4.3 加强监管和指导
同步推进养殖污染防治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。非禁养区内畜禽规模养殖, 依据耕地实际面积配套布局畜禽养殖规模, 实行总量控制。新建、改建、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须符合当地畜牧业发展规划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, 项目建设中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时进行。
4.4 建立长效机制, 提升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水平
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, 应按照“政府、市场运作, 统筹规划、因地制宜, 财政补助、保险联动”的原则, 争取当地政府根据本地畜禽养殖、疫病发生和畜禽死亡等情况, 以及时处理、清洁环保、合理利用为目标, 着力构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及监管长效机制, 优化工艺选择, 降低废弃物的排放, 防止对环境的污染。